儘管川普的貿易戰引發了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但其到來的證據仍然有限。然而,許多經濟學家預測,通貨膨脹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最早可能在本週。
作為美國主要的通貨膨脹指標之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計將在6月錄得自川普將關稅提高至數十年來最高水平以來的最大漲幅。
市場預測,6月份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將環比上漲0.3%,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膨率也將上漲0.3%。聯準會更關注核心通膨率,因為它能更好地預測未來通膨趨勢。如果這些預測準確,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同比增長將進一步偏離聯準會2%的目標,接近3%。
更重要的是,6月份如此顯著的物價上漲,將是美國加徵關稅推高通膨的首個真正訊號——這也將讓聯準會7月意外降息的可能性徹底落空。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上個月對國會表示,“我們應該會在夏季看到這種影響(指通膨),在6月和7月的數據中。”
經濟學家給出了多個解釋:
這並非意味著目前沒有出現與關稅相關的任何通膨跡象,比如工具、家具和新車等商品的價格。過去12個月,商品價格上漲0.3%。這聽起來不多,但在川普2月下令加徵新關稅前,商品價格已連續一年多下跌。
根據經濟學家的預測,隨著關稅實施一段時間,商品價格將繼續上漲,給通膨帶來更大上行壓力。漲幅多大、持續多久存在激烈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價格漲幅不會太大,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
部分企業為抵消關稅成本選擇漲價,但另一些企業為避免流失客戶或市場份額,選擇維持低價。
而消費者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後,對漲價的抵抗情緒極強。
結果就是:通膨幾乎沒漲。
關稅對物價的溫和影響已被注意到。華爾街經濟學家下調了通膨預測,不再認為其會產生長期影響。
以富國銀行(Wells Fargo)為例:該行經濟學家預計,年底核心CPI年率將從目前的2.8%升至3.3%,但到2026年將回落至加稅前的低水平。
“關稅對價格的影響是暫時性的調整,”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山姆·布拉德(Sam Bullard)稱。
其他經濟學家也認同這一觀點。“任何通膨壓力都應集中在商品領域,且持續時間較短,”花旗集團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
聯準會面臨的挑戰是,判斷關稅引發的通膨波動或飆升會持續多久。多數聯準會高層認為,這種上漲不會持續太久。而如果他們認為經濟需要刺激,就可能會忽略短期的通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或許確實需要刺激。
最明顯的預警訊號來自勞動力市場:6月私營部門新增就業人數為去年秋季以來最少,且幾乎所有新增崗位都集中在醫療行業。每週領取失業金的人數也升至四年高位,表明失業者找工作的時間大幅延長。
富國銀行的布拉德稱,只要通膨沒有大幅上漲,勞動力市場的疲軟可能促使聯準會在9月降息。華爾街投資者似乎也認同這一觀點。
“關鍵還是看勞動力市場,”他說。
免責聲明:本分析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諮詢合格的財務顧問。
風險提示與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不代表Markets.com平台立場。差價合約(CFD)交易涉及高槓桿和高風險,在交易決定之前,建議您諮詢專業財務顧問,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據此操作交易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