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第二任期開始,並威脅要重塑國際貿易體系以來,主流經濟學家一直警告物價將大幅上漲。普遍的觀點是,關稅本質上是對消費者的徵稅,這種觀點得到了跨黨派和商界的呼應,許多進口商預計至少會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
然而,當我們進入2025年下半程,並且經過幾個月的大規模貿易重組之後,預期的「關稅推動型通貨膨脹」尚未實現。
雖然預計關稅會逐步影響價格,並最終反映在官方通貨膨脹指標中,但目前數據顯示幾乎沒有影響。勞工統計局公布的過去四個月的通貨膨脹數據低於預期,5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貨膨脹率僅為2.4%。
關稅推動型通貨膨脹是否最終會浮出水面仍不清楚。有些人認為公司最終將被迫提高價格,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外國公司將吸收大部分關稅成本以維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
重要提示: 本文提供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此外,重要的是要考慮全球供應鏈動態的影響。供應鏈的效率和彈性會顯著影響關稅如何轉化為消費者價格。供應鏈管理的改進可能會減輕關稅的通貨膨脹效應。
風險提示與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不代表Markets.com平台立場。差價合約(CFD)交易涉及高槓桿和高風險,在交易決定之前,建議您諮詢專業財務顧問,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據此操作交易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