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債券:從有前景的交易到日益嚴峻的挑戰
在去年底日本國債遭遇猛烈拋售後,Insight Investment 的基金經理布蘭登·墨菲 (Brendan Murphy) 發現了一筆看似「穩賺不賠」的交易機會。
尚未奏效的賭注
由於通膨上升,收益率接近歷史高位,墨菲積極買入 30 年期日本國債。 他還增加了外匯衍生品,以利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利率差異,鎖定具吸引力的 7% 年化報酬率。 該策略取決於日本央行 (BOJ) 成功抑制通膨。
到目前為止,這筆交易適得其反。 自 1 月以來,日本央行並未再次升息,持續高漲的通膨繼續為長期債券的前景蒙上陰影。 在全球債券市場普遍承壓的情況下,30 年期日本國債殖利率飆升至 3.2% 以上的新紀錄高位,侵蝕了墨菲先前的大部分利潤。
價值陷阱還是機會?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因此其動盪遠遠超出國內範圍。 在日本央行放棄殖利率曲線控制 (YCC) 政策後,全球固定收益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
今年前七個月,海外基金經理向長期日本國債投入了創紀錄的 9.3 兆日元(約 630 億美元),但現在他們正處於風暴中心。 債券價格正朝歷史低點邁進,而日本央行由於擔心經濟成長而遲遲不願升息。
同時,執政聯盟在 7 月參議院選舉中失利,引發了對政府新一輪財政刺激計畫的預期,加劇了對政府債券發行量進一步增加的擔憂。 即使是養老基金和人壽保險公司等國內買家也猶豫不決。
全球結構性挑戰
除了國內挑戰外,日本債券市場還面臨全球結構性壓力。 人口老化意味著人壽保險公司對超長期政府債券的需求減少,以支付長期負債。
此外,日本債券市場受到全球債券拋售的影響。 Vanguard Asset Management 全球利率主管 Roger Hallam 認為,長期日本國債仍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然而,他也指出,他們面臨的主要風險「並非日本獨有,而是全球範圍內期限溢價的上升」。
還有希望嗎?
儘管如此,仍然有一些積極訊號讓債券市場多頭不願放棄。 日本政府已開始減少長期債券發行量,這有助於緩解供需失衡。
此外,一些逢低買盤的資金已進入市場,押注日本國債即將觸底。 同時,Insight Investment 的墨菲選擇堅持他的立場。 他預計 30 年期債券殖利率將回落至 2.75% 左右。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現在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將獲得超過 10% 的總回報。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