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s.com Logo

日本央行升息預期升溫,殖利率攀升

8 min read

日本央行升息預期升溫,殖利率攀升

儘管日本央行 (BOJ) 一位態度中立的委員發表謹慎言論,但市場越來越押注最早將在 10 月升息。 這導致日本政府債券 (JGB) 殖利率顯著飆升,以及最新短期債券拍賣反應冷淡。

日本央行委員的評論

週四,日本央行審議委員中川順子重申,只要條件允許,央行將繼續升息,同時也提到與全球貿易相關的不確定性。她的言論明顯謹慎,以避免在 9 月會議前加劇對再次升息的預期。 她澄清說,如果經濟和通膨預測得以實現,「央行將相應地繼續上調政策利率,並調整貨幣寬鬆的程度」。 透過重申既有的政策立場,中川順子顯然試圖避免在 9 月會議前加劇升息的猜測,跡象顯示,在這次會議上採取行動的可能性極低。

外部壓力與市場預期

在美國財政部長罕見地批評日本央行在對抗通膨方面行動落後之後,升息的猜測進一步升溫。 日本經濟活動保持穩定,加上持續的通貨膨脹,強化了預期,並推動日本 10 年期 JGB 殖利率在本週稍早升至 17 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川順子曾任野村資產管理董事長,自 2021 年 6 月加入日本央行審議委員會以來,一直被視為九人委員會中的中立聲音,並且沒有對任何政策決定投反對票。 不過,她過去也曾發出重要的政策轉變訊號。 2024 年 3 月,在日銀正式結束負利率政策和殖利率曲線控制 (YCC) 的幾天前,她明確暗示了這種可能性。

日本央行的立場

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在為漸進式政策路徑辯護時,強調需要觀察物價走勢。 但他在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的講話表現出樂觀,並表明日本央行仍走在進一步升息的道路上。 他說:「工資成長正從大企業擴散到中小企業。除非出現嚴重的需求衝擊,否則勞動力市場預計將保持緊張,並繼續對工資形成上行壓力。」

潛在風險

中川順子在演講中也提到,企業行為可能會影響工資和通貨膨脹週期,這是一個潛在的下行風險,但她也指出,緊張的勞動力市場有助於推高通貨膨脹。 她表示,「企業行為更傾向於提高工資和價格,而且市場對持續緊張的勞動條件的預期正在增加。」

市場預測

根據週四的隔夜指數交換走勢,交易員認為日本央行在 10 月底前升息的機率約為 60%,較月初的約 40% 明顯上升。

對債券拍賣的影響

隨著市場繼續將央行即將升息的預期納入考量,週四日本兩年期政府債券在拍賣中的需求跌至 16 年來的最低點。 這次拍賣的平均投標倍數為 2.84,是 200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上次拍賣為 4.47,過去 12 個月的平均值為 4.01。 另一個投資需求疲軟的跡象是「尾差」,即平均中標價與最低接受價之間的差距,這次為 0.022,而上次僅為 0.005。

專家分析

明治安田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門資深投資組合經理大崎秀一表示:「拍賣結果疲弱,因為市場猜測日本央行將升息,以及預期短期債券發行量增加,使得投資者難以在殖利率曲線的短端建立部位。」 紐約梅隆銀行亞太區高級市場策略師莊偉坤表示:「本月日本政府債券各期限的拍賣結果都不佳,表明在更好的經濟前景以及日本央行不斷釋放的鷹派訊號下,市場需求趨弱。我們將看到殖利率曲線趨陡,長期端將在供給擔憂與通膨預期下承壓。」

結論

市場持續適應日本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導致債券市場波動和投資人預期的變化。 接下來幾個月的情況如何發展,以及日本央行是否真的決定在 10 月升息,還有待觀察。

分析潛在情境:日本央行的選擇及其影響

考量到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市場壓力,日本央行有幾種潛在的前進方向。每種情境都伴隨著其自身的一系列潛在後果。本節分析這些可能的情境,但不提供投資建議。 * **情境 1:10 月升息:** 升息可能表明日本央行對日本經濟承受更嚴格貨幣政策的能力充滿信心。這可能會增強日圓,並可能抑制通膨壓力。然而,這也可能對依賴低借貸成本的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 **情境 2:維持現狀:** 維持當前政策可能被視為謹慎的訊號,可能平息債券市場的波動。如果日本央行認為需要更多數據來評估工資成長和通膨的可持續性,則可能會選擇這種方法。風險在於,如果不主動解決,通膨可能會變得根深蒂固。 * **情境 3:逐步實現政策正常化:** 日本央行可以選擇非常逐步地實現政策正常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小幅調整。這將使他們能夠仔細監控對經濟的影響,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風險,但也可能延遲必要的調整。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