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s.com Logo

全球央行降息:洞悉市場趨勢與投資策略

4 min read

全球降息:催化劑還是隱憂?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谷底之後的兩年間,全球央行總共降息了313次。在過去兩年,他們幾乎以同樣的速度完成了312次降息——而最具影響力的央行,美國聯準會,可能很快會再降息一次。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行動是否真正刺激了經濟成長,還是僅僅在膨脹資產泡沫。

流動性淹沒市場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內特指出,由於這些降息,市場充斥著流動性。這種資金湧入推動投資者尋求各種資產以獲得收益,推高價格,並在某些行業創造了一些人可能認為是“泡沫般”的狀況。

債券和黃金表現

哈特內特強調了零息美國國債的強勁表現,自7月以來已飆升10.7%,優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時,黃金在過去四個月中已湧入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

利率和通貨膨脹的未來

哈特內特認為,9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發布將決定“債券義勇軍”(由於擔心財政政策而出售債券的投資者)是否將被迫讓步。他還預測了一種潛在的情況,即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可能低於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反映出美國公司資產負債表的疲軟。

資產類別資金流入

數據顯示,股票基金有望實現有史以來第三高的年度資金流入,而現金基金則有望實現第二高的資金流入。黃金和投資級債券也正經歷創紀錄的資金流入。

市場動態轉變

高盛集團的宏觀交易員鮑比·莫拉維指出,債券,股票和黃金之間的歷史相關性已大大被打破,目前的市場“仍然是一個後現代市場”。

結論

央行頻繁降息為投資者創造了一個複雜的環境。一方面,它們注入了可以支撐資產價格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它們引發了對通貨膨脹和市場扭曲的擔憂。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謹慎行事並進行徹底的研究。此內容不是投資建議。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