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宏觀投資組合?
隨著 2025 年的到來,投資者需要考慮一種宏觀投資組合策略,以應對潛在的經濟變化、地緣政治風險和不同資產類別的表現。
宏觀投資組合是一種投資策略,專注於廣泛的經濟趨勢和宏觀經濟因素,以指導資產配置決策。與傳統投資組合專注於單一股票或行業不同,宏觀投資組合考慮全球經濟指標、地緣政治事件、利率、通脹和貨幣波動,以做出投資選擇。
宏觀投資組合的主要目標是利用宏觀經濟趨勢和事件,實現超過平均水平的回報,同時管理風險。在波動或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這種方法特別具有吸引力,因為傳統的投資策略可能效果不佳。
總之,宏觀投資組合是一種動態的投資策略,利用經濟洞察來做出跨多種資產的明智決策,旨在實現長期增長和風險緩解。
關稅是否可能是非通脹性的且對增長有害?
如果關稅最終是非通脹性的,卻對增長造成負面影響會怎樣?如果特朗普在上半年優先考慮短期的痛苦政策,而在下半年則實施減稅,會發生什麼?
目前的共識可能未能準備好應對這些情況。
讓我們探討「非通脹性關稅」的概念,並借鑒新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夫·米蘭的見解。
關於關稅的關鍵見解
在特朗普的任期內,對中國進口的有效關稅率上升了 18%。同時,美元對人民幣(USD/CNY)升值了 14%。這意味著經過關稅的中國商品在美元中的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只要美元強勁,美國消費者可能不會因關稅而經歷顯著的通脹壓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關稅可能會對商業信心、投資和整體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即使逐步實施,潛在的訊息也很明確:出口商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其商業模式或減少利潤,以維持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
強美元的影響
如果美元保持堅挺,強勢美元可能會阻礙美國公司的收益增長,這些公司約有 60% 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歷史數據顯示,美元持續升值的時期與美國企業收益增長的減弱相對應。
如果受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接受貨幣貶值而不抵抗,那麼關稅可能會是非通脹性的,但對增長有害。然而,我們可以假設中國不會做出反應嗎?
分析中國的潛在反應
中國政策制定者在應對美國關稅時面臨三個選擇:
接受打擊:允許人民幣貶值。
反擊:通過出售美元儲備來捍衛人民幣,並對美國進行報復。
長期策略:選擇更為謹慎的策略。
我認為中國可能會選擇第三種選擇,利用其政治穩定性實施基於兩個支柱的長期策略:
A. 逐步人民幣貶值並配合財政刺激
中國可能會選擇控制性貶值人民幣,同時使用財政刺激來減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B. 利用「中間商」來迴避關稅
有證據表明,中國一直在通過鄰國轉運商品以迴避關稅。自 2018 年首輪關稅以來,中國對美國的進口減少了 5%,而來自越南、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貿易卻激增。
共識與市場預期
目前的共識將關稅視為一個主要宏觀事件,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預期美國增長將保持卓越。然而,這一展望可能過於樂觀。
我預見一種情境,特朗普逐步實施關稅,中國通過中介國成功迴避許多關稅,通脹壓力保持平穩,但由於不確定性驅動的商業投資減少,增長放緩。
債券作為吸引人的資產類別
在這種背景下,債券可能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我們的模型顯示,未來 12 個月內美聯儲加息的隱含概率為 40%,反映出債券市場的顯著鷹派情緒。
隨著美聯儲利率為 4.25% 和 10 年期收益率為 4.60%,如果強勢美元抑制企業收益,且關稅的預期宏觀影響被高估,債券便呈現出引人注目的機會。
總之,隨著我們邁向 2025 年,考慮關稅的多方面影響及其對資產類別的潛在影響至關重要。加入宏觀投資社區的討論,獲取更深入的見解和策略。
在考慮交易股份、指數、外匯(外匯)和商品及價格預測時,請記住,交易 CFD 涉及顯著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資本損失。
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結果。此信息僅供參考,並不應被解釋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