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節慶旺季黃金需求預計疲軟
由於創紀錄的金價可能會抑制珠寶購買,抵消投資需求的溫和增長,因此預計今年印度節慶旺季的黃金需求將弱於去年。反過來,作為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印度需求走弱可能限制全球金價的漲幅,全球金價最近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疲軟的黃金進口可能有助于縮小印度貿易逆差,並支撐盧比匯率。
高金價壓制消費者購買意願
上周,印度本地金價飆升至每10克109,840盧比的歷史峰值,今年以來累計上漲42%,2025年漲幅亦達21%。PN Gadgil and Sons首席執行官阿米特·莫達克(Amit Modak)在新德里舉行的印度黃金會議間隙表示:「消費者預算固定,難以跟上金價漲幅,預計實物需求將下降約10%-15%。」
印度將在10月慶祝杜塞赫拉節(Dussehra)和排燈節(Diwali),在這兩個節日期間購買黃金被認為是吉祥的。第四季度通常占印度黃金銷量的三分之一,因恰逢婚禮季和節日旺季。2024年同期,印度黃金需求達265.8噸,主要受節日前價格回調推動——當時印度政府為打擊走私,將黃金進口關稅從15%大幅下調至6%。
消費者行為的結構性轉變
儘管金價持續走高,但過去幾週印度的消費者情緒有所改善。世界黃金協會印度區首席執行官薩欽·賈恩(Sachin Jain)指出,「若以價值計算,即使實物量下降,需求仍將顯著高於去年」。他補充稱,投資需求(尤其是黃金ETF)因金價表現優於其他資產類別而持續上升。2025年一季度,印度黃金ETF規模接近1600億盧比,較年初增長顯著,反映出投資者對黃金的長期配置意願。
與此同時,消費者行為呈現結構性調整:非必要首飾消費大幅萎縮,婚慶剛需則通過輕量化設計(如18K金飾)和以舊換新維持韌性。金飾製造商正在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例如使用更薄的金層或採用其他金屬來降低整體成本,同時保持外觀。
零售市場面臨的挑戰
印度政府近期宣布的消費稅減免政策可能部分提振零售需求。然而,分析師指出,「關稅下調的紅利已在2024年集中釋放」——2025年1-5月黃金進口量同比下降27%,顯示政策刺激效應邊際減弱。零售商也在積極探索線上銷售渠道,並提供客製化設計服務,以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中央銀行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央行2025年持續增持黃金,前三個季度購金量達289噸,創歷史同期新高,凸顯黃金作為戰略儲備資產的地位。這種增持行為不僅增加了印度黃金儲備,也向市場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黃金作為一種避險資產的重要性。
然而,零售市場仍面臨「高金價-弱消費」的雙重壓力:2025年一季度首飾消費量同比下降25%至71噸,創2020年以來新低,南部市場降幅更是高達25%。為了應對這種壓力,一些零售商開始提供黃金租賃服務,允許客戶在特定時間內佩戴黃金首飾,而無需購買,從而降低了消費門檻。
市場的結構性調整
為應對需求疲軟,印度珠寶商加速產品結構調整。一方面,18K金飾(純度75%)市場份額從5%-7%躍升至15%以上,價格較傳統22K黃金低20%,更符合年輕消費者對時尚與性價比的需求;另一方面,零售商加大數字黃金和金幣銷售力度,2024年投資金需求占比已達總需求的75%。一些零售商還推出了“黃金儲蓄計畫”,鼓勵客戶定期存入少量資金,用於未來購買黃金,這種計畫有助於建立客戶忠誠度並穩定需求。
世界黃金協會預測,當金價突破3000美元/盎司,2025年印度黃金總需求或降至700噸,創四年新低。但部分機構仍持樂觀態度。MetalsFocus認為,隨著消費者逐步適應高金價,叠加季風雨季降雨充沛(利好農民收入),四季度需求或環比回升5%-10%,但全年仍難逆轉頹勢。
印度需求對全球金價的影響
印度對黃金的進口需求下滑可能限制全球金價漲幅。2025年5月,印度黃金進口量同比下降13%至31噸,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反映出實物消費的持續低迷。但與此同時,各國央行購金潮為金價提供長期支撐,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淨購金289噸。
分析師指出,印度黃金市場正被「高金價」、「弱消費」、「強文化」的三重力量拉扯:儘管首飾消費受抑制,但黃金作為財富儲存工具的文化屬性仍在,且投資需求的增長(如黃金ETF)可能重塑市場格局。未來需重點關注10月節日季的實際銷售數據,以及印度政府是否進一步出台刺激政策,比如黃金ETF稅收優惠加碼。同時,也要關注印度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偏好變化,以及他們對數字黃金和可持續黃金產品的接受程度。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