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s.com Logo

法國岌岌可危:債務危機與政治不穩威脅國家未來

9 min read

法國:威脅政治與經濟穩定的債務危機

在歐洲中心,法國正與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和政治不穩作鬥爭,這威脅著國家的未來。 與經常因債務而受到關注的義大利不同,法國發現自己處於類似甚至更糟的境地,借貸成本上升,政府在幾個月內倒台。

如果法國總理伯恩因其削減440億歐元國家預算赤字的努力而在9月8日的不信任投票中失敗,她將成為一年半內第四位失去職位的政府首腦。總理辦公室的高人事變動率在法國曾經很罕見,法國是歐洲的基石國家,其政治體系旨在促進穩定的治理。 然而,近年來,法國已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日益惡化的公共財政正在加劇政治分裂,而這反過來又阻礙了國家就如何解決其財政混亂做出艱難抉擇。

人們普遍預計伯恩無法在不信任投票中倖存,這將迫使總統馬克宏任命一位新總理來組建下一屆政府。 但伯恩上週敦促立法者團結在她身後,稱這是「我們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

法國越發顯得難以治理,投資者就越是將其借貸成本推高到負債累累的歐洲國家所熟悉的水平。 目前,法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已超過希臘,其借貸利率已接近義大利。

結構性和政治挑戰

要使法國擺脫這種螺旋式困境是很困難的,因為國民議會,即議會下院,分裂成多個派系,每個派系都有相互衝突的財政優先事項和足夠的選票來改變權力平衡。 許多左翼政黨不希望削減法國的福利國家,該福利國家佔公共支出的65%。 與伯恩和馬克宏結盟的中間派立法者,以及一群建制派保守派,希望在不增加稅收的情況下增加軍事支出以對抗俄羅斯。 同時,像勒龐這樣的極右翼立法者表示,政府應該透過限制移民和向歐盟支付款項來削減開支。

馬克宏的經濟遺產

馬克宏在2017年首次當選後,推出了一系列全面的減稅措施,但並未對法國的醫療保健、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的成本進行類似的削減,為目前的困境奠定了基礎。 他廢除了財富稅和住房稅,降低了企業稅,並對資本利得徵收統一稅率。 這些綜合措施意味著,到2023年,法國每年被剝奪620億歐元的稅收收入,相當於GDP的2.2%。

減稅幫助法國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外國投資目的地之一,失業率降至7%,為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增長最初有所反彈,幫助為稅收措施提供資金,但隨後爆發了一系列危機。 暴力的「黃背心」抗議運動席捲全國,促使馬克宏花費170億歐元來安撫抗議者。

巴黎一家由國家資助的經濟觀察站OFCE的經濟學家Xavier Timbeau表示,馬克宏的政策造成了極大的「不公感受」,並被視為旨在為富人和企業減稅。

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影響

減輕新冠疫情衝擊的措施也耗費了4180億歐元。 然後,俄烏衝突的爆發導致能源價格飆升,馬克宏以26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作為回應。

到那時,法國已陷入困境。 債務從馬克宏當選前的2.2兆歐元增加到3.3兆歐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 馬克宏拒絕增稅,並努力削減福利支出。 他成功地將退休年齡提高到2030年的64歲,預計當年可節省177億歐元,但這僅僅是在與反對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和大規模抗議之後才實現的。

預算修訂和降級

去年,法國被迫對其預算赤字進行了一系列令人尷尬的修正。 國家統計機構將法國2023年的赤字擴大到經濟產出的5.5%,而政府的預測為4.9%。 幾週後,政府不得不修正其對2024年赤字的預測,將其從經濟產出的4.4%提高到5.1%。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回應是下調了法國的評級。 保守派立法者威脅說,如果政府不做出更多努力來遏制支出,他們將幫助推翻政府。

政治豪賭

馬克宏任期內最重大的舉動之一是搶先一步避免議會鬥爭,解散議會並舉行提前選舉,但這導致國民議會選票空前分裂。 在沒有明確多數的情況下,任何一項立法,包括年度預算,都變成了對政府的公投。

巴尼耶是馬克宏在選舉後選擇的第一任總理,他很快在不信任投票中倒台。 伯恩於去年12月底接任,並透過暫時提高企業稅,成功地通過了遲來的2025年預算。

他很快開始警告議會,削減預計今年將達到GDP 5.4%的2025年赤字,將需要做出更深層次的犧牲。 在未能就改變馬克宏的養老金制度改革進行談判後,他失去了社會黨的支持。

然後,伯恩提出了一項透過取消兩個國定假日——復活節星期一和法國慶祝納粹德國向盟軍投降的5月8日來提高經濟產出的計劃,激怒了全國。

極右翼「國民聯盟」的領導人喬丹駁斥了這一想法,稱其為「對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根源——對勞動的法國人的直接攻擊」。

展望未來

法國在解決其債務危機和政治不穩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該國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減少預算赤字並改善經濟增長。 然而,政治分歧使得政府難以做出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艱難決定。 法國的未來是不確定的,它將取決於政治領導人能否找到共同點並為國家利益共同努力的能力。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