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錯過了淘金熱?檢視多元化和風險管理
當一項投資的表現達到或超出預期時,關鍵的問題就變成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這正是當今黃金投資者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貴金屬今年創下超過 30 次歷史收盤新高之後。
Gabelli Funds 旗下 Gabelli 黃金基金的聯合投資組合經理克里斯·曼奇尼 (Chris Mancini) 表示:「不要被近期的大幅上漲嚇到。 我們不認為你『錯過了機會』,而且持有黃金仍然有意義。」
為何黃金仍然具有吸引力
曼奇尼指出,2022 年烏克蘭衝突後俄羅斯外匯儲備遭到凍結,促使許多國家減少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依賴。 進一步支持黃金吸引力的是,自疫情以來美國債務與 GDP 的比率不斷上升、川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出台後預計赤字增加,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
黃金不僅在名義價格上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也超過了經通膨調整後的歷史峰值。
黃金作為「保險單」
Frontier Investments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路易斯·拉瓦萊 (Louis LaValle) 表示:「即使金價處於歷史高位,但投資邏輯並未改變:每個投資組合都應該配置一些黃金。」
他補充說:「黃金就像一份『保險單』——你不會在保費上漲時取消它,也不會在需要索賠時加倍投保。 你只需合理調整配置,持有它,讓它發揮作用。」
「合理」的黃金配置
拉瓦萊認為,資金正在轉向債券、貨幣市場和貴金屬,因為美國股市 20%-30% 回報率的時代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他將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描述為「泡沫化」——儘管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明天就會崩盤,但確實意味著容錯空間非常小,因此「現在紀律至關重要」。
財務顧問的建議
多年來,財務顧問通常建議投資者將其投資組合的 5%-10% 配置給黃金。 儘管金價大幅上漲,但這項建議似乎仍然有效。
Gabelli Funds 的曼奇尼認為,鑑於當前的總體經濟背景——去美元化趨勢、美國債務上升、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懷疑以及美元面臨的風險——投資者將其資金的 5%-10% 配置給黃金相關投資(包括黃金股票)仍然有意義。
瑞銀的觀點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美洲區資產配置主管傑森·德拉霍 (Jason Draho) 表示,瑞銀目前也建議配置黃金,但比率低於 5%。德拉霍將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配置給黃金歸因於成長和通貨膨脹風險以及去美元化趨勢,所有這些都支持將黃金視為「有效的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
挑戰與風險
然而,德拉霍警告說,「黃金不產生任何收益或利息,因此持有它涉及機會成本。」 他解釋說,這些資金本可以「配置給收益率超過 5% 的高品質債券」。他還指出,「從長遠來看,黃金的波動性很大。」
他說,黃金的波動性可能會再次出現,這意味著「存在大幅回調的風險」。他強調,「合理的黃金絕對配置比率取決於投資者自身、他們的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長期目標配置比率。」
黃金的角色轉變
對於投資者而言,黃金的強勁表現可能意味著其傳統避險角色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可能會推高金價。
Zaner Metals 副總裁兼高級金屬策略師彼得·格蘭特 (Peter Grant) 表示,「歷史證明,黃金是投資組合中出色的風險多元化工具,即使是小比例配置也能降低整體波動性並改善回報。 黃金創下歷史新高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黃金的吸引力不僅限於對沖通貨膨脹
黃金的吸引力不僅限於對沖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
Sprott Asset Management 高級投資組合經理瑞安·麥金太爾 (Ryan McIntyre) 表示,「投資者對黃金的信心正在逐漸增強。 黃金的角色已超越傳統對沖工具。 對於機構投資者和主權國家而言,它正成為一種戰略儲備資產。」
央行需求增加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有所增加,8 月份全球黃金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連續第三個月錄得淨流入。 全球黃金支持的 ETF 在 8 月份吸引了 55 億美元,其中北美基金貢獻了 41 億美元。 今年以來的淨流入總額為 470 億美元,是歷史上第二高的,僅次於 2020 年的峰值。
麥金太爾指出,近年來,各國央行一直在以歷史性的規模購買黃金,「以分散其外匯儲備並對沖貨幣和地緣政治風險。」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各國央行每年購買的黃金超過 1,000 噸,而此前十年的平均年購買量僅為 400 至 500 噸。
結論
總之,在當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條件下,黃金仍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然而,投資者應考慮投資黃金的相關風險和挑戰,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長期投資目標確定適當的配置。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