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油市場波動劇烈,油價在觸及四年多來最低收盤價後,於週二迎來顯著反彈。布倫特原油與西德州中質原油(WTI)雙雙上漲逾3%,分別突破每桶62美元與59美元的關卡。這波反彈不僅受到技術面超賣訊號的推動,也反映出市場對供需基本面的重新審視。本文將從技術指標、供應端變化及全球需求前景三方面,解析油價反彈的背景與未來可能的走勢。
從技術分析角度看,近期油價的快速下跌已觸及關鍵超賣區間。布倫特原油在過去六個交易日累跌近10%,WTI原油同樣表現疲弱。兩大原油期貨的九日相對強弱指數(RSI)均跌入超賣區間,且價格一度跌破布林帶下軌,顯示跌勢可能過度。此外,布倫特原油期貨的現貨溢價結構縮窄至自今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現象表明市場對短期供應過剩的擔憂有所緩解。這些技術訊號共同提示,油價的快速下行或已接近短期底部,吸引買盤進場推升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指標雖能提供短期交易指引,但油價的長期走勢仍取決於基本面因素。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後續交易日是否出現持續反彈訊號,例如RSI回升至中性區間或價格突破短期均線阻力。
供應端的變化是支撐本輪油價反彈的重要因素。美國頁岩油產業正面臨挑戰,二叠紀盆地最大的獨立生產商響尾蛇公司(Diamondback Energy)近期下調全年產量預測,預計第二季末美國陸上石油鑽機數量將減少約10%。另一家主要頁岩油企業也宣布削減鑽井活動。這顯示低油價正對高成本的頁岩油生產造成壓力,可能導致未來幾個月美國原油供應增長放緩。
與此同時,歐佩克+的動態也牽動市場神經。上週末,歐佩克+決定自6月起進一步增產,引發週一油價下跌。沙烏地阿拉伯警告,若部分成員國未遵守減產協議,可能進一步放寬產量限制。此舉加劇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然而,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指出,市場焦點正從歐佩克+增產轉向需求端,而美國頁岩油產量的潛在放緩為油價提供了底部支撐。
此外,低油價對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影響也開始顯現。例如,加拿大與北海油田的部分高成本項目可能因當前價格環境而延後或取消,這將進一步限制全球原油供應的增長空間。
需求端的表現仍是油價走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陰影籠罩市場,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對原油需求構成顯著壓力。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貿易爭端若持續升級,可能進一步削弱工業活動與能源消費,拖累油價表現。
然而,近期出現一些積極訊號。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願意在適當時機降低對中國的關稅,認為高稅率已導致雙邊商業活動幾近停滯。這一表態為緩解貿易戰提供了可能性,若後續談判取得進展,市場對全球經濟的信心有望回升,進而提振原油需求預期。
此外,新興市場的能源需求仍具潛力。印度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復甦正逐步帶動燃料消費增長,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發達經濟體需求疲軟的影響。然而,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能源轉型趨勢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仍可能對需求端造成干擾。
綜合來看,當前油價反彈主要由技術性超賣與供應端收縮預期推動,但長期趨勢仍需視需求端表現而定。短期內,若技術指標持續改善,且美國頁岩油減產趨勢明確,油價有望維持反彈態勢。然而,歐佩克+的增產計畫與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可能限制上行空間。
對市場參與者而言,需密切關注以下幾點:首先,技術面是否出現進一步反彈確認訊號;其次,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實際變化,以及歐佩克+是否調整增產計畫;最後,全球貿易談判進展與主要經濟體的能源需求數據。這些因素將共同決定油價能否突破當前震盪區間,走向更穩定的復甦路徑。
總之,原油市場正處於供需再平衡的關鍵階段。技術面與基本面的交互作用,為市場提供了短期交易機會,但長期走勢仍充滿變數。保持對市場動態的敏銳觀察,將有助於更精準地把握原油市場的未來方向。
在考慮股票、指數、外匯和商品的交易及價格預測時,請記住,CFD 交易涉及相當大的風險,可能導致資本損失。
過去的表現不代表未來的結果。此信息僅供參考,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