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Feb 25 2025 04:58
2 最小
美國財政部發佈最新制裁措施,加大對伊朗石油產業的打擊,進一步強化經濟施壓。
此次制裁針對超過 30 家與伊朗石油供應鏈相關的企業與個人,涵蓋阿聯酋、香港及中國的交易商與油輪運營商。
美國政府強調,此舉是前總統川普「極限施壓」政策的延續,旨在全面抑制伊朗原油出口,特別是阻斷對中國等主要買家的供應鏈。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表示,將動用一切可行手段遏制伊朗石油貿易,並警告全球企業,與伊朗石油交易將面臨嚴重制裁風險,恐進一步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
受此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在亞洲市場週二早盤上揚。
截止臺北時間 10:14,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 0.6%,報每桶 75.19 美元,美國WTI原油期貨上揚 0.7%,報 70.92 美元。
週一,市場已提前反映供應風險,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呈現小幅上揚。交易商認為,伊朗原油供應受限可能擾亂市場,進一步加劇供應緊張,推動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上漲。然而,市場仍關注其他影響因素,導致漲幅受限。
儘管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帶來短期上行壓力,但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仍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的潛在停火協議,可能降低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進而抑制國際原油價格漲勢。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考慮進一步延後增產計畫,以應對全球需求疲軟及非 OPEC 國家的產量增加。
OPEC+ 原定於 2025 年 4 月開始逐步放寬減產措施,但近期市場需求疲弱,導致該計畫多次推遲,最新決議仍維持至 2025 年 4 月,短期內可能支撐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然而,市場普遍預測 2025 年全球原油市場可能重回供應過剩,進一步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
雖然 OPEC+ 減產措施可能在短期內提供支撐,但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仍面臨挑戰。市場數據顯示,全球石油需求回升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能源市場資金流動,進一步影響國際原油價格。
此外,伊拉克庫德族地區的原油出口恢復,可能改變市場供需格局,對 OPEC+ 減產帶來變數。市場分析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在短期內仍可能受供應風險推動,但長期而言,全球需求回暖速度與 OPEC+ 政策走向,將成為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在考慮股票、指數、外匯(外匯)和商品的交易及價格預測時,請記住,交易CFD涉及較高風險,可能導致資本損失。 過去的錶現不能作為未來結果的指示。此信息僅用於提供信息,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