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Apr 25 2025 07:58
1 最小
在經濟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貴金屬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持續升溫。黃金與白銀,憑藉其獨特的保值特性與工業應用,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根據FactSet數據,2020年至今,黃金累計報酬率達113%,超越標普500指數(含股息)的78%。白銀雖表現稍遜,過去一年漲幅約23%,但仍遠超標普500同期6%的回報。隨著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投資者開始思考:現在是否仍是進場良機?白銀又能否後來居上?本文將從歷史規律與當前市場環境出發,分析黃金與白銀的投資價值,並為投資者提供實用建議。
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在歷史上多次證明其抗通脹與抗衰退的能力。1970年代,黃金有效抵禦了高通脹的侵蝕;2000年代初,它幫助投資者度過了網路泡沫破裂與金融危機的衝擊。近期,黃金價格一度衝破3500美元/盎司,創歷史新高,雖因美國貿易政策立場軟化而略有回落,但過去一年仍上漲41%,顯示其強勁的市場需求。
相較之下,白銀的表現雖然落後,但其「雙重性格」為投資者提供了獨特機會。作為貴金屬,白銀具備與黃金相似的避險屬性,能在通脹或社會動盪中保值;同時,其在電子產品、太陽能面板等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對經濟週期更為敏感。歷史數據顯示,當市場擔憂經濟衰退時,黃金往往率先上漲,而白銀隨後憑藉工業需求復甦迎頭趕上。例如,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白銀在接下來12個月上漲73%,遠超黃金的8%。
金銀比(黃金價格除以白銀價格)是硬資產投資者的重要參考指標。截至周三,金銀比為98,雖低於本週早些時候的100,但仍高於過去30年的平均值68。歷史上,金銀比大幅偏高往往預示白銀的補漲機會。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金銀比從53攀升至80,隨後一年白銀上漲81%,黃金僅漲44%。2016年初市場恐慌時,金銀比突破80,白銀同樣後續表現出色。
當前的高金銀比顯示,黃金相對白銀可能已略顯過熱,而白銀的投資價值正在浮現。然而,若全球貿易局勢惡化,白銀的經濟敏感性可能使其表現受限。儘管如此,歷史經驗表明,即使在金融危機引發的衰退中,白銀也能從貨幣寬鬆與工業需求復甦中受益。
為何白銀近期表現不如黃金?德意志商業銀行分析指出,工業需求的疲軟是主要原因。2023年,白銀總需求預計下降1.4%至11.5億盎司,受銀飾、銀器需求下滑與工業需求增長低於預期影響。雖然銀條與銀幣需求略有增加,但不足以抵消整體需求疲弱。然而,與原油、銅、美國股市或債券相比,白銀的價格表現仍相對出色,顯示其在不確定環境中的相對韌性。
面對黃金與白銀的當前態勢,投資者該如何布局?以下是幾點實用建議:
均衡配置黃金與白銀
黃金作為核心避險資產,應在投資組合中佔據穩定比重,以對抗通脹與地緣風險。同時,考慮增持白銀,特別是當金銀比偏高時,白銀的補漲潛力可為組合增添回報。
關注工業需求復甦
白銀的工業應用使其與全球經濟復甦密切相關。投資者可追蹤太陽能、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領域的增長可能推升白銀需求。
利用ETF與實物資產
對於不願直接持有實物貴金屬的投資者,黃金與白銀ETF(如GLD與SLV)提供便捷的投資管道。同時,實物金銀條或銀幣可作為長期保值選擇。
動態調整風險敞口
若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黃金可能更具防禦性;若經濟復甦加速,白銀的表現可能更突出。投資者應根據宏觀環境動態調整配置比例。
展望未來,黃金與白銀的投資前景取決於多重因素。若全球通脹壓力持續或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黃金的避險需求將進一步推升其價格。白銀則可能在經濟復甦與工業需求回暖的推動下,迎來更顯著的上漲。特別是太陽能與綠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白銀提供了長期需求支撐。
然而,投資者也需警惕風險。黃金價格的高位波動可能引發短期回檔,而白銀的經濟敏感性使其易受貿易戰或衰退衝擊。為此,分散投資與嚴格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黃金與白銀作為貴金屬的雙雄,在當前不確定性加劇的市場中展現出獨特價值。黃金的穩健避險特性與白銀的補漲潛力,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配置選擇。透過參考金銀比、關注工業需求趨勢,並靈活調整投資組合,投資者能在動盪環境中把握機遇。正如歷史所示,白銀往往在黃金之後綻放光芒,現在或許正是重新審視這位「新朋友」的時刻,同時保留黃金這位「老朋友」的穩固地位。
在考慮股票、指數、外匯和商品的交易及價格預測時,請記住,CFD 交易涉及相當大的風險,可能導致資本損失。
過去的表現不代表未來的結果。此信息僅供參考,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